前幾天「THE FIRST TAKE」上傳了中島美嘉的〈僕が死のうと思ったのは〉 (曾經我也想過一了百了),因為之前沒聽過這首歌,看到很多人分享的感想都是哭爆,於是我選擇回家之後才聽,除了歌曲的渲染力很讓人觸動外,我對於歌詞描寫也相當的驚訝。
當然這首歌中島美嘉也唱過不同編曲的版本,各有各的味道,但「THE FIRST TAKE」這支影片,我覺得帶有一種很深沉的情感,很多人想過或可能真的嘗試過要自殺,也有很多人思考過死亡這件事,應該對這首歌與歌詞相當有共鳴,我想這首歌,應該還另外打中很多人內心孤寂的那一塊。
這首歌的歌詞並沒有很深奧的詞彙,卻帶出很深奧的意境,不禁讓我反覆聽,只能形容它的歌詞寫得非常「枯藤老樹昏鴉」。
不知道現在的教材還有沒有教這首元曲:
馬致遠的《天净沙·秋思》元代
枯藤老樹昏鴉,小橋流水人家,古道西風瘦馬。夕陽西下,斷腸人在天涯。
我一直滿喜歡這首曲,這首曲中的要是硬要挑動詞,只有西下的「下」和在天涯的「在」,當然依每個人解釋不同,也有人說這首曲只有名詞與形容詞、沒有動詞,總之這樣的詞彙組合卻拼湊出了秋天的蕭瑟意境。有興趣的人可以再上網查資料,有很多更詳細的解析。
〈僕が死のうと思ったのは〉也用了這樣的手法,最明顯的就是「薄荷糖 漁港的燈塔 生鏽的拱橋 被捨棄的腳踏車」和「電腦螢幕的微光 樓上房間的生活動靜 對講機的鈴聲 摀住耳朵的鳥籠少年」,這些組合就讓人想像出了一個畫面。
查著這首歌的時候,也發現很多人在討論歌詞的意思,為什麼因為生日時杏花盛開就想一了百了?三坪大房間裡的唐吉訶德又是什麼意思?歌詞裡說的少年是誰?為什麼要在床上下跪說對不起?
當中可能用了一點隱喻以及隱藏在背後故事,希望讓人運用一點想像力去理解,更或者本來就希望聽歌的人可以各自套入自己的故事吧。
另外歌詞編排讓我認為厲害的地方是,前兩部分歌詞描寫,那個一點小事情就會被壓垮的情緒、連自己也厭棄的玻璃心、什麼時候世界會毀滅的念頭…,最後都給出了安慰「會感覺空虛而哭泣
一定是因為期盼著能被填滿吧」、「會為渴望被愛而哭泣 是因為了解了人的溫暖」,接著在第三部分的歌詞大總結,其實我們會選擇持續活著、繼續走下去,可能只是因為某個人的存在,或是某個小小的力量給的支持。
可能,這個世界不是真的那麼沒有希望。
〈僕が死のうと思ったのは〉是好幾年前的作品,而我現在才認識這首歌,可能,現在的我才能了解其中的感動吧!
*中文歌詞擷取自「THE FIRST TAKE」cc字幕版本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