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作|原以為只要做這樣,沒想到後來有點悲劇

最近正在修一部舊日劇的稿子。

因為是正職工作中的內容,就不方便分享細節,沒事我不太分享正職工作的事情的,然而這次有小小感嘆,發現我們可以從很多地方重新檢視自己做事的態度。

這件事最簡單的緣由是,這部劇已經附有翻好的中文字幕,但因為字幕格式不合用而需要重新做時間軸,這件事最後由我負責處理。原以為只要單純把這部劇附來的字幕稿重新做時間軸就可以,不料字幕稿的狀況有點悲劇…

從文字脈絡和一些蛛絲馬跡看來,我推測因為這部劇集數較多,當時可能還趕著播出,應該分配給至少二至三人做拆翻,造成每一集的狀況都不太一樣,時好時壞 (對,還是有好的時候,但整體而言悲劇成分比較高)

字幕稿中時不時有些單純的錯譯,這沒什麼可說;另外也有順著劇情或上下文明顯詞不達意的部分,這種錯譯退一步說,就算當初是因為聽不清楚台詞又沒有腳本可參考,只能靠著譯者靈通,也得想辦法順著劇情跟上下文做合理的連接。

還有很多狀況是,雖然文字的意思翻出來沒有錯,但劇中台詞說什麼就翻什麼的直譯,結果通常缺少主詞跟連接詞,不懂日文的人看了,就得靠自己的想像力去拼湊完整意思。

看劇聽不懂語言只能靠字幕幫忙,然而看劇情就夠忙了,字幕還幫倒忙的話,只是徒增觀眾負擔…

畢竟這部劇是以做時間軸為主,我只能告訴自己盡量睜一隻眼閉一隻眼,發現錯譯再改就好,卻還是頻頻忍不住停下來修改一些小地方。

無論是做哪種類型哪種語言的翻譯,專職或兼職,身為譯者都很辛苦,因為沒有人知道,翻出一句話背後會花你多少時間殺死你多少腦細胞。

而正職之餘,只是兼職性的接字幕翻譯的我,經驗值與文字運用功力都比不上大多的專職譯者,不過文句通順簡潔,就能讓觀眾用最快速度理解,減少需要重新理解文字意思的負擔,我認為是基本該努力做到的。

我真的很好奇當初這版字幕播出時,觀眾真的有看懂嗎?

留言